發布時間:2024-09-16
浏覽次數:10
在我國極地考察四十周年之際,遠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創新團隊唐建業教授出版了《南極海洋生物養護:法律與政治》學術專著,全書55萬字。該專著,在國内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圍繞《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起源以及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實踐,以南極磷蝦漁業、南極犬牙魚漁業、IUU捕撈、南極海洋保護區等具體内容為載體,系統地回溯分析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制度發展及其變化内在邏輯,深刻揭示了相關國家在這些制度設計與演變過程中的政治、法律及科學博弈。
随着世界格局從單極化向多極化發展,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議題成為全球海洋治理熱點,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同步進入了新階段。在相關國家推動下,出現了一種以南極海洋保護區為載體保護南大洋生态系統的趨勢,引發《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宗旨以及南極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組織性質之争。南極海洋保護區建設進入面積目标和有效性的論戰,犬牙魚資源養護陷入科學、法律與政治的紛争,南極磷蝦資源養護演變成為一個包含資源利用、氣候變化、物種保護和海洋保護區等諸多因素的矛盾綜合體。2022年12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通過的“昆明—蒙特利爾目标”和2023年6月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協定》(以下簡稱《BBNJ協定》)将為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政治法律争議注入新催化劑。
2023年9月,我國外交部發布的《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提出,推動完善極地(包括南極)等新疆域的治理規則,“确保各國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在制定新疆域治理新規則時,充分反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訴求。” 在南極推動這種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改革,除掌握全球海洋生物資源治理發展大勢外,需正本清源地準确認知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制度發展的政治曆史背景、法律制度設計内在邏輯及其發展變化動力等,以及當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深層次政治與法律邏輯。
該專著是唐建業教授近10多年關于南極及全球海洋治理實踐與理論研究的成果。他不僅參與了2010-2022年間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會議、《聯合國魚類種群協定》非正式磋商會議、BBNJ籌備委員會會議等區域與全球性會議,還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相關專項等課題研究任務。全書共分10章,第1章和第2章是從南極條約體系視角認知與理解《南極條約》與《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以及南極條約體系下相關文書之間的法律關系;第3章至第8章詳細分析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具體管理制度;第9章專門研究了南極海洋保護區,包括該議題發展不同階段、具體海洋保護區提案以及該議題引發的政治、法律和科學争議。第10章是結論與展望,回顧總結了《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和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40多年發展曆程,以及它們和全球政治之間偶然相似性;在此基礎上分析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兩個全球最大多邊主義議題以及《BBNJ協定》對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的影響。該專著最後列出了唐建業教授2018年以來撰寫的9篇國家提案清單,作為附錄,體現我國參與南極海洋治理能力的不斷成長發展過程。
該專著是遠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創新團隊研究區域漁業組織的一項新成果,體現了辯證曆史思維、理論與實踐結合、多學科交叉等特點,它以一個區域漁業組織為例,剖析了區域海洋治理體系中政治、法律、科學等要素的運用,為我國研究和深入參加全球或其它區域漁業組織提供借鑒。
(供稿:伟德BETVL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