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再續海洋緣|建平臨港中學師生來校開展參訪研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3-06-12

浏覽次數:407

68日是世界海洋日,為進一步宣傳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培育海洋意識,培養新一代青少年海洋文化意識,推動大中小科普一體化,助力新片區濱海城市建設。繼今年321日與上海市浦東新區建平臨港中學開展的“大手牽小手,共築深藍夢”——科普進校園志願活動後,此次海洋科學學院再次與建平臨港中學開展黨團支部共建——海洋科普研學交流活動。此次活動由海洋科學學院本科生第二黨支部牽頭舉辦,建平臨港中學師生一行30餘人、海洋科學學院20餘名大學生志願者共同參加。

下午,建平師生一行到達海洋科技大樓,正式開始本次的參訪研學之旅。海洋科學學院本科生二支部書記曾欣首先代表學院對建平師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單介紹了此次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活動意義。接着,由大學生志願者和支部成員帶領老師同學們前往二樓參觀遠洋漁業展示廳。志願者向中學生們介紹我國遠洋漁業發展曆史和主要成績,重點講解了“我國大洋生物種質資源與樣本系統”、“北鬥系統的遠洋作業漁場海況實時采集系統”、“日韓等遠洋漁船的實時監控系統”等内容,讓同學們了解了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近況,也在中學生的心中埋下建設我國遠洋漁業的種子。

第二站來到海洋科學學院。支部成員現場講解海洋測繪全站儀的曆史、原理、應用等方面知識,并指導中學生們動手操作儀器,體驗測繪高科技産品在實踐中的應用。在小組比賽中,同學們紛紛踴躍參加,有的同學在使用過程中提出更深入的問題,志願者們為其認真解答,引導他們更深入地了解科學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第三站來到海洋科學學院動水槽實訓基地。由我院機器魚學生創新團隊熊靜、鄧千凱為中學生們帶來了一場關于機器魚和科技創新的知識講座。内容涉及研究背景、機器魚仿生原理、仿生學、仿生機器魚産品優勢、人工智能、教學成果六個方面,讓同學們對機器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講解過程中,通過互動問答,同學們的思維更加開闊,對科研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最後,由2019級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的俞駿和王維捷為同學們講解漁網的種類以及編織方法,并現場指導他們進行漁網編織。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體驗編織漁網的樂趣,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很多漁業漁具的相關知識。

在歡樂有趣的織網活動中,此次海洋科普研學交流也漸進尾聲。現場的中學生們仍然意猶未盡,并表示收獲滿滿。“第一次踏入大學校園,感受到了與中學不同的環境,學習到了很多專業知識,讓人流連忘返,以後我也要報考伟德BETVLCTOR。”在場的一名中學生如是說道。海洋科學學院本科生二支部黨員唐慧慧也表示:“本次活動拉近了與中學生的距離,對于宣傳海洋知識以及我院特色有着重要意義,看着孩子們滿足的笑容,感覺自己做的一切都非常有意義。”

此次活動不僅讓初中同學們學習了海洋測繪、海洋漁業等方面的知識,更是提高了其科學素養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他們對于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創新熱情,增強了他們的海洋意識。同時,大學生志願者們也在本次活動中加深了對于專業知識及應用的理解,了解了中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以及需求,同時也拓展了實踐和社會服務渠道。本次交流活動也進一步豐富了兩家單位支部共建形式和内容,今後雙方還将持續加深交流合作,實現合作共赢,一起攜手為海洋科普高質量發展和臨港新片區建設貢獻力量。

(供稿:張婉琪、曾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