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01
浏覽次數:1414
近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我校海洋科學學院的研究論文“Lanthanum anomalies as finger-prints of methanotrophy”,論文鍊接如下:https://www.geochemicalperspectivesletters.org/article2019/。伟德BETVLCTOR為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我校海洋科學學院青年教師王旭東是論文的第一作者。
圖1. 刊物封面。
海底冷泉系統釋放的甲烷以何種方式消耗事關其生态環境效益。當甲烷的通量較大時,甲烷好氧氧化(AeOM)過程發揮主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AeOM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微生物對稀土元素(REE)的利用,但迄今為止,AeOM過程如何影響甲烷氧化相關的細菌或微生物共生體的豐度并不清楚。研究團隊采集了南海和Nankai Trough活動冷泉中利用甲烷和硫化氫的雙殼類以及法國沿海不依賴任何共生體的淺海贻貝,開展了殼體和軟組織的REE研究。結果發現,依賴甲烷的雙殼類的殼體和軟組織都表現出了輕稀土(LREE)的異常富集,而其它利用硫化氫的共生生物和不依賴共生體的雙殼類則主要呈現海水REE特征,表明利用甲烷的微生物共生體的酶促反應在雙殼類的鰓中選擇性地積累了LREE。研究成果對于确定古代沉積記錄中出現的明顯的La異常或其他LREE富集現象及其與甲烷氧化活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