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05
浏覽次數:170
演講主題:《中國:正走向深海舞台中心》
時間:2017年6月10 日(周六)下午14:00-17:00
地點:上海靜安區威海路755号上海報業大廈二樓報告廳
主講嘉賓:劉峰 (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蛟龍号”項目總體組組長、海試總指揮)
對話嘉賓:周懷陽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第一位随“蛟龍号”下潛的科學家)
主辦單位:文彙報社
報名方式: 1、文彙網 http://www.whb.cn/zhuzhan/jiangtang/ 點擊“我要參加”即可報名,未注冊者需先注冊後填寫報名表(網絡實名制報名)報名時間:2017-5-31至2017-6-9,額滿後報名系統自動關閉。(地址、郵編務必詳細準确,寄到學校的話要寫明辦公室或宿舍号,以便及時收到入場券) 2、手機端報名:關注文彙講堂官方微信,進入首頁,下方有在線報名
嘉賓簡介:
劉峰,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任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1986年畢業于北京鋼鐵學院采礦系礦山機械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2年-2014年任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号”研發重大專項負責人、總體組組長,連續6年擔任海試和試驗性應用現場總指揮,全程領導、組織和指揮了全國幾十家單位、海上約1000人次參加的蛟龍号的海上試驗,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7062米,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開創性地提出了建設國家深海基地的設想,主持完成了《國家深海基地建設總體方案》制訂;負責深海采礦項目的總體設計和總體協調,先後組織完成《深海采礦系統總體設計》、《深海采礦系統總裝聯調大綱》、《深海采礦系統湖試大綱》等,并完成了深海采礦系統140米的扶仙湖試驗,驗證了開采系統的技術可行性,開創了我國深海采礦研究的先河。
周懷陽,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國家海底觀測網大科學工程技術負責人、加拿大海洋觀測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曾任國家863計劃“十五”、“十一五”海洋領域專家組成員、第41屆國際水下采礦大會主席、國際海洋礦物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等。曾于2001年和2011年兩次被評為“大洋突出貢獻專家”。長期從事深海地質地球化學與海底原位探測技術研究,是國内較早呼籲開展載人潛水器研究的倡議人之一。2005年作為中方首席科學家領導首次中美聯合深潛科學航次,不僅較早地促進了我國海底熱液活動的研究,而且幫助培養了我國第一代深潛操縱潛航員。2013年2月發表國内第一篇海洋地質第一作者的Nature文章:《支撐馬裡安隆起虧損地幔的薄洋殼證據》;2013年6月,在中國南海執行的蛟龍号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乘坐蛟龍号下潛中國南海,成為搭載蛟龍号進行科學考察的第一位科學家;發明專利5項,發表論文80餘篇,負責編寫“中國大洋(國際海域)地球與環境科學發展戰略及規劃研究(201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