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感動系列報道:易班名師管衛兵的教學之道

發布時間:2011-03-14

浏覽次數:26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育方法基于易班可以有效地開展,通過網絡教育,尤其是E班這種與衆不同的模式,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管衛兵老師如是說。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管衛兵是易班的首批名師,緻力于将易班運用于教師教學,開創新的教學模式,首次将易班與教學相結合。

     問題帖拉近師生距離
      傳統的教育以專業為中心,就是照書上的課程體系講課,而易班是以問題為中心。老師們的理論課不講了,課件做出來都送給大家,放在E班上。同學們先自行學習。這樣傳統意義上的課前預習就達到了實質性的效果。課堂上老師隻需利用典型案例,将主要理論引出即可。課後,同學們通過完成作業,反饋出自己的知識盲點,在易班上提出問題并得到解答。這就凸顯出了E班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不同之處。傳統的教育以專業為中心,即按照書本上的課程體系講課,而管衛兵的E班教學模式則是以問題為中心。
     
如何通過易班讨論問題?問題帖實現了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良好互動。通過小組長發問題貼,班級同學跟帖來達到讨論的目的。每個同學的跟帖又是不可以一樣的,這樣小組長很容易總結。第二天找一個代表在課上發言,每次換不同的人發言。老師進行評論,其他人則做評審。這個會也作為将來的考試内容。一提到考試,同學們大都很緊張。這樣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效果也會達到最好。
     
管衛兵的設置是每個同學在易班上提出一個問題,同時回答别人的一個問題。問題的提出以時間為界限,前面提過的問題後面的人便不能再提。同學們大都會因此緊張起來,總是争先提出問題,這樣預習的效果就達到了。管衛兵把将同學們進行分組,每個組分别選擇魚類、蝦類、貝類等六大塊,對象不一樣又有所交叉,以此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每個同學收集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實現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在教會學生學習的同時,學生也會回饋給老師許多東西。管老師的授課狀态因此也特别好。例如,談到大閘蟹在歐洲的入侵問題時,關于打擊入侵問題,其中有一個小組提出了管衛兵許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實現了很感人的教學相長。
     
實踐教學激發學習積極性
      管衛兵通過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去圖書館浏覽最新的專業動态,看《藍色星球》等經典視頻。要求學生在學校周圍進行考察,了解在漁港、魚市場、漁村、漁船上漁民的生活。這就像實習一樣,給了學生足夠的課外實驗機會。這樣的做法,受到大多數同學的歡迎。同學們将自己的實踐心得上傳到E班,并争相轉載好的實踐心得,極大地促進了預習與上課。由于讨論、實踐之間的銜接,各種環節都是透明的,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這對授課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理解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巧妙回答問題,利用最新的實踐理論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管衛兵介紹說:農業課程是應用基礎研究,很多知識都是結論,不是理論。農業課程沒有實踐就難以被理解和記憶,所以農業課程特别适合以問題為中心的體系。當然,授課老師要設計好問題,不用标準答案,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開放式思維。
     
談及E班的教育模式是否适合每個專業和每個課程,管老師認為基本适合。中國的傳統教育很強盛,但現在的教育卻大都停留在紙上談兵上。過去大都是學以緻用,現在的學生卻喜歡做夢。西方的教育是建立在解決問題上的,國内的應試教育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一代代延續着填鴨式的錯誤。如今的大學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在學科内解決問題,并從解決問題的高度去創新。
     
談及運用易班的體會,管衛兵表示:學習有三個過程:實踐、感悟、認知。讓學生盡量去接觸大自然,感悟自己的專業,感悟自己所學的知識,然後灌輸專業知識的理論體系。易班能幫助同學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加強學科交流。目前,學校正全面重視易班的教學運用,通過網絡平台引導學生。必須完善易班的設置,方便老師們使用,允許老師在易玉上開設班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他希望教師之間要經常相互交流,肩負起責任感與使命感,為同學們的學習與發展盡綿薄之力。通過易班,使教學相長在海大師生間得以更好地實現。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