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詹豔慧女士為環工專業同學帶來了一場題為“CDM簡介及案例分析”的報告。報告一開場,詹女士由京都議定書講開去,為我們介紹了溫室氣體的種類與特征,以及當前國際社會公認的三種合作減排機制——國際排放機制、國際貿易機制和清潔發展機制。
清潔發展機制CDM是有效的實現減排的機制之一。其原理是将減排的責任壓在發達國家肩上,發達國家隻能将其分配到國内各企業中,然而責任大,無法完成,于是就将資金投入到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中國家沒有減排的責任。這樣得到了雙赢的效應。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溫室氣體的種類及其危害,有介紹了目前世界各國所作出的應對措施。聯合國提出的《京都條約》正是其中一項措施,其對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着約束。
随後,詹女士重點介紹了第三種合作減排機制——清潔發展機制。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即由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改進工業生産工藝等,并用經核實的減排量抵扣其原先的減排任務,從而創造一種雙赢的局面。CDM項目要求能産生真實、可靠的減排量,同時具有額外性及可持續性。CDM項目種類繁多,主要涉及風電水電、水泥鋼鐵、煤炭石油、垃圾處理等方面。CDM項目的開發流程也相當複雜,一個潛在項目要經過項目識别、項目設計文件(PDD)、項目審批、項目審定、CDM申請、CDM注冊、項目核查等一系列步驟,全部通過後提交 簽發申請,才可能最終獲得 簽發。
最後,詹女士引用了兩個CDM項目案例,并分别對風電項目和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進行了額外性論證,使我們對CDM項目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邢老師也向大家補充了關于CDM在國際國内的應用市場,讓我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詹女士的這場報告蘊含豐富的學科前沿知識,不僅拓寬了同學們的視野,也給我們的就業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使大家受益良多。
|